搜索
收藏
安徽合肥:老兵鲁化十六载义务为街坊邻里开展红色宣讲——这是我的阵地,我要一直守下去
时间:2025-07-01 来源:安徽学习平台 作者:李泉锐
“她14岁参加渡江战役,手臂中弹后依然咬牙坚持,6次驾船运送官兵登岸,她就是‘渡江英雄’马毛姐!”盛夏时节,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滨湖家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热闹非凡,一位老人手持拐杖,慷慨激昂地为社区孩子讲述“七一勋章”获得者马毛姐的故事。
老人名叫鲁化,现年70岁,是一名参加过边境作战、荣立过战功的退役老兵。2009年,刚入住滨湖新区的鲁化发现,小区设施虽新,但业余文化生活单调,居民们茶余饭后聚在一起,通过打牌等方式消磨时间。
见此情景,鲁化萌生一个念头:何不利用自己在部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在小区给孩子们讲讲红色故事、和邻居们说说家国大事,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
说干就干。鲁化翻出多年来一直坚持订阅的党报党刊等资料,开始认真准备。
“最开始的宣讲没有固定场所。”鲁化回忆,“社区广场的凉亭、地下室,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是我的宣讲阵地。”
听众虽少,鲁化却没有丝毫懈怠。他发挥自身优势,用通俗易懂的“家乡话”,从亲身经历的战火岁月讲起,后来内容逐渐拓展到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民生热点。每次宣讲,鲁化都会精选最贴近宣讲对象的话题,把大道理转化成老百姓听得懂的小故事。慢慢地,他的听众越来越多。
寒来暑往,鲁化这一讲,就是十多年。谁料,意外不期而至——鲁化的青光眼症状突然加重,视神经不可逆萎缩。
一次宣讲结束回家,仅靠一点光感摸索前行的鲁化迷了路。面对愈发严重的眼疾和家人的担忧,鲁化有些犹豫:宣讲还要继续吗?
得知鲁化的身体情况,常听他宣讲的社区党员王永义主动提出,自己可以接送鲁老。王永义说:“街坊邻里习惯了听鲁老讲故事、讲政策,都成了他的‘粉丝’。只要他愿意讲,我们全力配合支持。”
这份信任,让鲁化在宣讲台上站得更稳。
在众多“粉丝”的支持下,2014年,烟墩街道设立“鲁化新闻故事汇”栏目,翌年专门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辟出一块场地,将其打造升级为固定宣讲平台。
“趁着我眼睛还能看见点光,我要多出去走走,在更多地方传播党的声音、红色故事。”鲁化说。在农家小院,他和老乡们畅聊乡村振兴;在田间地头,他利用劳作间隙讲解惠农政策;在军营学校,他用亲身经历讲述家国情怀……
“宣讲要对内容负责,更要对听众负责。”近年来,因视力下降,鲁化每天抽出大量时间来收听、录制、整理广播新闻,并反复回放,仔细琢磨,直到烂熟于心。
为了社区的红色宣讲薪火相传,社区党总支牵头成立由优秀退役军人、老党员、社区退休教师和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基层义务宣讲团”。目前,宣讲团已发展为多支队伍,成员近40人。
“如今滨湖家园的孩子们都知道,这位眼睛近乎失明的鲁爷爷曾是上过战场的军人。”宣讲团负责人胡瑞说,在鲁老的影响下,社区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他们从鲁老手中接过“火炬”后,要继续传播党的声音,讲好红色故事。
截至目前,鲁化已开展红色教育、理论宣讲1000余场。每每谈及此,鲁化骄傲地说:“这是我的阵地,我已经守了16年了。只要身体允许,我要一直守下去。”
责任编辑:马 静
执行编辑:吴诚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