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奏响新时代网络空间最强音
时间:2025-06-20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方冰 高俊翔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超11亿人,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信息洪流,是大势,是潮流,只有让党的声音成为新时代网络空间最强音,才能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增量”。
从“纸与笔”“铅与火”,到“光与电”“数与网”,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应时顺势,挺进移动端,制胜互联网,既巩固了老阵地,也拓展了新领域。新华网“学习进行时”、人民网“时习之”、央广网“习声回响”等以大型融媒体专栏为载体,通过全媒体化视听交融的形式解读最新理论成果;“学习强国”安徽学习平台建设全国首家“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试点,上线教育、音频频道,率先实现“小屏上大屏”;县级融媒体中心在理论传播、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些平台的创新举措绝非技术手段的简单叠加,而是适应新的传播生态、遵循新的传播规律,通过“键对键”“屏对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与时俱进,提高网络宣传的到达率、覆盖面。
好的宣传作品,既要“有意义”,也要“有意思”,“同频共振”才能“引发共鸣”。在充满活力的网络空间,轻阅读、互动性、立体化越来越得到网民青睐,短视频、热点梗、互动弹幕等构成独特话语体系。“理响中国”栏目以“理论+脱口秀”破圈,通过直播间解读新政策新理念,让“段子”与理论有机结合,用青年的话语讲给青年听;政务新媒体摒弃“官样文章”,“浙江宣传”频出“爆款”,用文字的力量把年轻人的目光吸引过来,让真理的甜味滋养更多“长在屏幕里的一代人”。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面对网民关注的“就业压力怎么解”“养老难题如何破”等民生热点,面对“乡村振兴资金怎么用”“老旧小区改造谁来管”等发展痛点,理论宣传不回避绕道,而是主动设置议题、解疑释惑。一桥飞架,关山不远,“@国务院我来说”网民建言征集持续运行,常态化听取群众意见。“皖事通办”政务平台把政府部门的线上答复与线下处置紧密衔接;在各级政务公开网的互动板块里,“图文解读”“情景模拟”将党的政策拆解为“明白账”。通过互联网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理论从“厚本本”变成“活指南”,让党的创新理论可触可感可及。
在互联网成为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的时代背景下,充分运用新形式新手段持续拓展传播路径,讲好理论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脱贫攻坚主题的电视剧《山海情》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深深打动了海外观众,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等寓于故事之中,让世界读懂中国。“China Travel”全球圈粉,“老外144小时极限游中国”迅速登上网络热搜,对外展示中国发展实践的世界意义,新时代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文明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守护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宣传党的主张,高扬全网奋进旗帜,我们要用一处处创新实践,推动正能量赢得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让互联网成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新阵地,广泛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均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讲师团研究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明娥
执行编辑:高俊翔